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净化工程设计及施工要求
15-02-04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净化工程设计及施工要求
检验科是医院最为重要的医技科室之一,应设有生化、免疫、微生物、门诊、临床血液、体液、PCR等实验室,承担医院临床标本的常规检测及临床药物验证的中心实验室检测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0人,其中硕士学历3人,副高以上专业职称5人。目前主要开展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艾滋病、麻疹、风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痢、梅毒、疟疾、伤寒和副伤寒、霍乱等传染性疾病的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在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和肝病、艾滋病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传染病医院的检验科,其在专业设置及划分上同综合医院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除开展的检验项目有所不同外,工作人员所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标本。工作人员每天都可能受到潜在致病微生物感染的威胁,如果病原微生物从实验室泄露,还可能在实验室及其周围,甚至更广的范围内造成疾病传播或流行,因此,加强传染病医院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非常重要,它既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也是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需要。
检验科时就将有效的空间划分为清洁区(办公室、休息室、学习室)、缓冲区(储存区、供给区)和污染区(工作区、洗涤区、标本储存区、高压消毒区)。PCR实验室按照卫生部《临床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划分为①试剂储存和准备区;②标本制备区;③扩增产物分析区。这种工作区域的严格划分,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病原体的交叉污染,同时为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临床医疗机构的检验科室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按照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设施要求应配备经国家FDA批准的、符合国家标准的Ⅱ级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容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确保符合要求。另外,实验室应安装洗眼器和紧急喷淋装置。
个人防护设备是减少操作人员暴露于气溶胶、喷溅物以及意外接种等危险的一个屏障。实验室所用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在实验室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其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我们医院为检验科工作人员提供的日常个人防护装备主要有工作服(白大衣)、隔离衣、工作鞋、帽子、一次性外科用口罩、一次性塑胶手套等。当操作可能含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标本或接触患有烈性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标本时,工作人员要改戴N95口罩、防护眼镜等加强保护,实验室还配有呼吸器、急救箱等装置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实验室操作规范主要包括:标本运送规范、血清分离操作规范、标本操作规范、感染性物质操作规范、生物安全设备操作规范、消毒和灭菌操作规范、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的操作规范、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范等等。
在传染病医院,由于患者大都患有传染性疾病,其血液、体液或其他的样本中均可能含有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样本采集、运送、操作及高压消毒时,除了要做好个体防护外,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操作规范。比如,选择采集标本的容器可以是玻璃的,但最好使用塑料制品。标本容器应当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应无泄漏,建议使用合格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的运送由接受过培训的专门人员负责,为了避免意外泄漏或溢出,应当使用盒子等可以耐高压灭菌或耐受化学消毒剂的二级容器,并将其固定在架子上使装有标本的容器保持直立;实验室如接收大量的标本时需安排专门的房间或空间,标本内层容器的打开及血清的分离等操作要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并准备好消毒剂;运送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应按照卫生部《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进行运输;利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应直接弃置于一次性使用的利器盒内,所有弃置的实验室废弃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物,需交由专门有资质的人员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后方可运走。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建设完全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技术规范要求,达到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要求。实验室设有送、排风系统和独立的生物安全柜排风系统,配有6台Ⅱ级A2型生物安全柜及洗眼器、紧急喷淋装置等生物安全设施,医学检验所在为医疗机构提供检验服务前,应当与其签订协议,明确双方在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储存、运送、接收、检测,检验报告的出具和应用,以及检验结果所致医疗事故争议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医学检验所应当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并接受省级以上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保证检验结果科学、准确、客观。
医学检验所开展临床基因扩增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验等特殊检验项目的,应当根据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房屋、设施和布局
(一)设置1个临床检验专业的,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设置2个以上临床检验专业的,每增设1个专业增加300平方米。
(二)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有相应的工作区域,如标本接收、标本准备、标本检验、医疗废物处理、试剂和耗品保存、标本保存等。
(三)符合生物安全管理和感染控制等相关要求,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生物安全设施齐备。
设备
(一)基本设备。 冰箱、离心机、加样器、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安全柜等
(二)专业设备。 与开展检验项目相适应的设备,如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酶标仪、发光分析仪、细菌培养和鉴定仪、核酸分析仪等。
(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标本管理系统和报告管理系统等。
设备设施
配备脱水机、石蜡包埋机、切片机、染色机以及与开展的病理检查项目相应的其他设备和设施条件
新检验科是依照CNAS-CL02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新址实验室要求进行设计和装修的,整体布局考虑了各实验室的衔接以及内部运作的需求,强调通过布局的优化来提高整体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针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进行了严格的区域及流程控制,充分体现了检验科“质量、求实、效率、改进”的质量方针。
实验室按照标本的处理流程进行了规范的分区,分别为:标本前处理区、实验区、缓冲区、洁净区和办公区,每一分区根据各自的要求又划分了相应的功能区域。装修设计引入了流水线作业的理念,各种仪器和人员岗位设置都按照标本的处理流程顺序分布,从而减少了标本和数据流转的时间,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而且,将原来分散于医院各楼层的实验室集中到一起,各实验室的人员能够互相支持,协同工作,充分地利用了检验科的人力资源。新检验科还设置了阅览区,方便员工查阅各种专业资料,既可以为研究和专业判断提供支持,又可以方便员工学习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这充分体现了医院和科室领导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检验科设计规划要
一、临床检验室应设于近检验科入口处;为门诊服务的临床检验,应有标本采取室和等候处。
二、生化检验室应设通风柜、仪器室(柜)、药口室(柜)、防振天平台;并应有贮藏贵重药物和剧毒药品的设施。
三、细菌检验室应设于检验科的尽端。设无菌接种室时,应有前室;如设培养基室,操作台应右侧采光;接种室与细菌检验室、培养基室之间应设传递窗。
四、检验室应设洗涤设施,细菌检验应设专用洗涤设施;每一间检验室至少应装有一个非手动开关的洗涤池。
血库
一、宜临近手术部,并不得与产生放射线的用房贴邻。
二、由贮血、配血、清洗、消毒等室组成;规模较大者贮血与配血室宜分室,与走道之间应设前室。设于检验科的血库应有适当的卫生隔离。
三、有自采血的血库,应增设献血室、灌液室、血细胞分离室,以及献血员休息室,并应自成一区。
室内布置:为方便工作和仪器维修,在大型实验室中,采取房屋中间摆设大型和主要仪器设备的办法,这不仅便于仪器工作时散热、故障维修,而且便于清洁卫生。标本处理、分配、加样和一些不需要上机操作小实验,则在墙边工作台上进行。这样布置对工作人员流动和样本的转运也十分方便。小型实验室因空间受限,工作台一般设在墙边。
环境选择:为方便患者和临床科室送标本,新检验科实验室选择了大楼二楼,楼下为急诊科与收费处等,楼上十二层集中了除感染科外的所有住院临床科室,无论中晚班各种急诊化验(日班另设有门诊化验室)、还是日常化验均十分合理方便。
房间分配:现代检验仪器设备朝着大型化、自动化流水线方向发展,为此,我们打通原有的空间思路,从发展眼不定拉,采取了建立大型实验室为主的措施,在朝南房间把生化、免疫检验室合并设讲在一间。
水源设计:所有的实验室都安装了清洁池(独立专用洗手池)和污染池(洗涤与染色用),下水道均直接接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洗手池用脚踏式控制,不仅符合实验室卫生要求,也比较耐用。污染池用于洗涤实验污物,为防溅做成了深水池。
电源设计:实验用仪器及辅助用电设备事先进行定位,装配好电源插座,且和照明电源分开接线,互不干扰。重要仪器设备均配备不间断电源(UPS电源)和专用接地线,并考虑预留了不少今后实验室发展可能会购置的仪器及临时用电源插座。
照明设计:实验室内照明设备以荧光灯为主,与工作台面平行半隐形安装在抛光天花板内;走廊上采用白炽灯,不同照明光源相结合,使实验室内产生舒适、美感的视觉享受。检验科大门、急诊窗口、值班室配置醒目灯箱,方便群众夜间查找。为有效地保护工作人员和避免标本污染。细菌室按有关要求安装4支30W紫外线灯,作为常用的消毒设备,也半隐形在天花板内。